急难险重,党员带头,上海进入抗疫“最关键,最吃劲”阶段,中建二局成立援建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项目临时党委,广大党员冲锋在前,带领5600余名建设者投入到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的改造工作中。
方舱医院建设属于应急工程,时间紧、任务重,还要在建设中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新难题,不少人说:“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!”,越是困难越向前,就是要努力把“不可能”变为“可能”,就是要“突破极限、达到极速”。
他们日夜鏖战,不畏风险,与困难斗争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,高扬的党旗给予人们最大的鼓舞与信心,加快速度!一次安装到位!
为确保建设人员顺利进场,中建二局在4月5日深夜接到援建指令后,各在沪项目便连夜为参建人员进行核酸检测,协调通行证。由于图纸还在不断完善,建设团队必须做到边设计边施工。
作为中建二局此次改造项目工程组组长,许宁白天在现场统筹协调物料进场和各环节生产推进,晚上一头扎进办公室和技术人员研究设计方案。为了提高施工进度,项目团队综合运用BIM技术,现场按编号拼装非污染区、污染区等不同区域的板材,“平时需要2个月调试的工作我们要在24小时内完成,各类管线需要通过模拟铺搭,一次安装到位。”
施工技术并不难,难的是要将生产物资和施工人员做到充分的调动与调配。要保护建筑原始结构,每一次施工设计图的变动,项目团队都会重新梳理施工方案,充分保证施工进度。
面对生产物资筹集紧张,人员配备短缺等困难,中建二局指挥团队统筹全局,制定好施工进度计划,划分区域,责任到人,24小时不间断轮流作业,全力协调本地多方资源。经过1天的鏖战,2号馆已换了模样。
在昼夜不息的奋战中,中建二局每一位援建员工都拼尽了全力。
与疫情赛跑的中建建设者
“我们必须在保证速度的同时确保质量过硬,这也是对医护人员和病患负责。”中建二局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方舱医院项目现场片区负责人苏宪新说。
4月5日晚8点,完成南京疫情隔离房交付不到10天,苏宪新接到带队前往上海,援建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方舱医院的紧急任务。
面临时间紧、任务重、现场物料紧张、人员配备短缺、参与单位众多等挑战,苏宪新立即着手联动公司各地项目,火速组织动员、协调各方资源,越来越多志愿者开始奔赴在做核酸、收拾行囊的路上。
5日晚10点,团队已集结在宁的二十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,召开援沪动员会。一个小时紧锣密鼓的动员部署会议后,苏宪新和与会人员达成了默契共识:“再快一步,赶早出发!”
6日凌晨1点,苏宪新率队出征,破晓之时,大部队抵达现场。不到2天时间,一车接一车的工友,陆续从中建二局分布全国各地的工地奔赴而来。在他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,不到2天时间便完成了2号馆所负责区域的隔板搭建、电线铺设、开关插座安装、厕所基础砌筑等工作,以及馆外集装箱拼装。
今天,放眼望去,2号馆已方舱林立——这是与疫情赛跑的“中建速度”。
“早一点建成,就能早一点收治病患”
“进场人员务必做好登记,完成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方可入内”,4月6日晚10点,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改建方舱医院B区2号馆项目现场依旧灯火通明,人员机械往来穿梭,顶着黑眼圈的王盛鑫沙哑着嗓子,叮嘱陆续进场的施工人员。
今年35岁的王盛鑫是中建二局安装公司援建方舱医院后勤组副组长,已在上海生活11年。4月6日凌晨2点,他进入项目,此刻已投入援建工作30多个小时。“根本来不及休息,早一点建成,就能早一点收治病患”,王盛鑫表示,“工人从全国各地赶来,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必须查问清楚,确保施工现场安全。”
作为后勤组副组长,组织防疫排查、人员进场、办理车辆出入证,王盛鑫身兼数职,一刻也闲不下来。
在接到方舱医院建设任务后,中建二局组织各省市施工力量分批向上海集结,目前已进场3500余人。“夜间是人员进场的高峰期,我必须坚守岗位”,王盛鑫表示。
后勤工作繁杂,即使是工程经理出身,对王盛鑫来说也是一个挑战。为了提升施工速度,王盛鑫还积极想办法,优化现场施工组织,分批切块管理。
对于王盛鑫,申城早已刻进了记忆深处。接到援建通知,王盛鑫立马报了名,“刚毕业就留上海工作,希望一切都快点好起来,生煎包的味道让人怀念。众志成城,守望相助,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。”
听党召唤!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,没有生而英勇,只是选择无畏,在项目建设中,还有一批党员冲锋在前,因为他们和更多建设者的坚守和付出,我们才能坚定信心、共渡难关。
中建二局“千军出动”,驰援上海,共同守“沪”。未来,将持续坚定信心,争分夺秒、齐心协力,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。
(摘自:中建二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