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,推动上海城市建设任务大规模展开,同时对建筑市场的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。从1984年起,上海政府主管部门对本市建筑企业实行“断奶”,不再直接分配任务,要求本市建筑企业向市场要任务。从此,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,上海建筑队伍呈多元化发展趋势,国内外建筑企业纷纷进入上海建筑市场。通过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承发包制度的实施,上海建筑市场的开放走向常态化。
为了进一步开放上海建筑市场,理顺管理体制,促进企业优胜劣汰,1992年以后,根据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的新形势,上海采取了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的新举措,市建委制定了《关于进一步开放上海建筑市场的实施意见》,并推出了上海市办理外来施工队伍手续的新办法,从三个方面扩大开放上海建筑市场,消除市场壁垒:一是原来限制新增进沪施工队伍的规定被取消,调整为逐年引进,以满足建设需求;二是取消对进沪施工企业任务的限量,让资质高、信誉好的企业承接任务;三是取消外来施工企业只能从事主业不能从事兼营活动的限制。到1995年,各地进沪施工企业达到4200多家,从业人员达到100多万。在扩大开放建筑市场的同时,上海的勘察设计市场也扩大了对国内外企业的开放。
为了深化建筑市场的改革,打破行业垄断、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的状况,抵制行政干预的倾向,1996年11月,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,促进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向公开、公平、公正方向发展。后又陆续成立了勘察、设计、监理、安装、园林绿化、土方等专业交易分中心。上海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和相关分中心的成立,在全国建筑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,中纪委、建设部、市委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指导,充分肯定规范建筑市场的积极探索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成立,对建设工程交易活动从无形到有形、从无序到有序、从分散到统一、从隐蔽到公开,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上海率先开放建筑市场,保证了上海每年圆满完成繁重的建设任务,为上海的城市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。开放的市场促进了上海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,建筑企业则在市场竞争中得到锻炼,管理水平提升,市场竞争能力增强,也为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开放打下了基础。政府管理部门转变职能,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上来